成都观察 王玥在黔北红城遵义,老城子尹路有一座中西合璧的两层灰砖小楼,旁边长着一棵树龄过百的老槐树,被游客亲切称为“胜利树”。槐树在这里静待长大,红色精神在这里绵延传承。1月7日,“遵义@1935”贵州红色文化主题宣传活动走进遵义会议会址,采风团成员还观看了《伟大转折》剧目。用故事“对话”坚守31年宣讲长征故事“我的爷爷是遵义会议纪念馆首任馆长,也是一名老红...
成都观察 王玥
在黔北红城遵义,老城子尹路有一座中西合璧的两层灰砖小楼,旁边长着一棵树龄过百的老槐树,被游客亲切称为“胜利树”。槐树在这里静待长大,红色精神在这里绵延传承。1月7日,“遵义@1935”贵州红色文化主题宣传活动走进遵义会议会址,采风团成员还观看了《伟大转折》剧目。
用故事“对话”
坚守31年宣讲长征故事
“我的爷爷是遵义会议纪念馆首任馆长,也是一名老红军。”耳濡目染听爷爷讲过许多红军长征的故事,孔霞开始系统学习整理,走上了红色宣讲之路,现在是遵义市红色义务宣讲员。
孔霞
爷爷身体里的弹片、二渡赤水的战友、失联多年找到组织、纪念馆筹备历程……她将爷爷亲历的长征故事,讲给后来者听。31年来,开展宣讲1000多场,并将红色资源和党性教育活化为可看、可听、可参与的生动教材,潜心研究如何给青少年讲解革命历史,开发《红领巾牵手纪念馆,探寻四渡赤水之奇》《青春初心传承长征精神》等研学课程。
孔霞说,在这里上到80多岁的红色文化专家,下到“小小红色宣讲员”,都在锲而不舍地宣讲长征故事,“虽然今天已经远离了战火纷飞的年代,但在日常工作学习中,仍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我们也有自己的‘长征路’要走。”
用科技“对话”
沉浸式感受红色岁月
《伟大转折》剧目。主办方供图
争论、分析、研判、决策……二楼27平方米的小客厅里,一张赭色长桌围坐满了人,一场重要会议跃然眼前。作为大型长征文化沉浸式演艺剧目,《伟大转折》以科技赋能,让红色资源“活”起来“动”起来,带领观众重回沙场烽火与历史“对话”。
剧目的舞台艺术设计,通过巨幕油画、战场硝烟、山水共舞、环绕音效等技术,模拟还原真实战争场景,血战湘江的烽火硝烟、赤水河畔的英勇抢渡、娄山关上的号角激昂……“人、声、光、水、电、影、景”多位一体结合,最大程度拉近舞台与观众的距离。
据悉,该剧目上演至今共演出了800余场,接待观众28万余人次,已成为遵义红色旅游生态圈的新地标、打卡点。“去年10月,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演出7场。”剧中“小华佗”的扮演者杨火星智说,“我演绎的人物原型来自红军卫生员龙思泉,他牺牲时年仅18岁,把他们的故事传播给更多人知道,就是我的‘长征路’。”
本文地址: http://ssjlkfyy.cn/post/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