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质资源亮“家底”

admin 1周前 2 导读

在西南大学魔芋研究中心资源圃,研究人员查看繁育的魔芋新品系幼苗生长情况。秦廷富摄(新华社发)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六角亭街道一家农资销售门店内,农民在采购种子。张远明摄(人民视觉)王 威制图(新华社发)找回曾经宣布灭绝的10个品种、首次查清青藏高原区域畜禽遗传资源本底、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底数第一次查清……历经3年,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不久前全面完...

在西南大学魔芋研究中心资源圃,研究人员查看繁育的魔芋新品系幼苗生长情况。秦廷富摄(新华社发)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六角亭街道一家农资销售门店内,农民在采购种子。张远明摄(人民视觉)

王 威制图(新华社发)

找回曾经宣布灭绝的10个品种、首次查清青藏高原区域畜禽遗传资源本底、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底数第一次查清……历经3年,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不久前全面完成,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实施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为何开展此次普查?新收集的种质资源有哪些特点?对农业生产有啥影响?

普查成果超出预期

种质资源是育种创新的基础。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专家组组长刘旭表示,没有种质资源做基础,再先进的育种技术和保障条件,也不可能凭空育出新的优良品种。

怎样打好这个基础?开展普查是一个关键。

据介绍,中国分别于1956—1957年、1979—1983年开展了两次农作物种质资源征集,保护了一大批资源;于1979—1983年、2006—2009年开展了两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基本掌握了除青藏高原区域以外的大部分地区畜禽遗传资源情况;水产方面还没有开展过全国性的普查。

农业种质资源亮“家底”

农业专家分析,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气候环境变化以及农业种养方式的转变,农业种质资源数量和区域分布发生了很大变化,部分资源消失的风险加剧,一旦灭绝,其蕴含的优异基因、承载的传统农耕文化也将随之消亡,损失难以估量。

在此背景下,新一轮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于2021年3月启动。此次普查范围更大,农作物以县域为单元,对全国2323个农业县(市、区)开展全方位普查,包括前两次普查未涉及的332个农业县;畜禽以行政村为单元,针对前两次普查未覆盖到的青藏高原区域启动了重点调查;首次开展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覆盖全国2780个县级区域。

普查成效如何?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司长刘莉华表示,此次坚持普查和保护并举,成果超出预期。

农作物方面,新收集种质资源13.9万份,覆盖了粮棉油糖、果菜茶桑等,99%为种植历史久远、类型丰富、性状多样的传统地方品种和野生近缘种,目前已全部移交国家库圃安全保存,实现了应收尽收、应保尽保。

畜禽方面,全面查清了畜禽、蜂和蚕资源家底,新发现鉴定地方品种资源51个,采集制作遗传材料107万份,同步对61个濒危资源开展抢救性保护,目前159个国家级保护品种都实现了活体保护。

水产方面,全面摸清了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种类、数量、区域分布状况,采集制作遗传材料12万份。

“这次普查全面摸清了种质资源的家底,抢救收集保护了一批优异种质资源,为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种业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刘旭说。

水产领域实现3个“首次查清”

时至冬捕季,华子鱼再次以主角身份在高原碱性内陆湖——内蒙古达里湖登场。“从去年12月22日开始,这季捕捞期将持续到今年1月20日。”达里湖渔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冯俊杰说,本次达里湖冬捕秉着保护资源、捕大放小的原则,捕捞产量控制在40万斤,以维持生态平衡。

华子鱼学名瓦氏雅罗鱼,味道鲜美,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氨基酸,是达里湖仅有的两种经济鱼类之一。第一次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办公室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瓦氏雅罗鱼具有高盐碱适应性,是耐盐碱机制研究和耐盐碱品种培育的重要资源之一,入选20个优异特色水产养殖种质资源。

中国是世界水产养殖第一大国,也是世界渔业大国里首个实现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业的国家。2023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达到7116万吨,连续35年位居世界第一。专家表示,这个发展过程,大量的水生生物资源被发现、驯化、培育成了水产种质资源,但受条件所限,全国性系统性的种质资源普查还没有开展过。

2021年,第一次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启动。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刘新中介绍,此次普查首次查清了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底数。对312个重点种质资源进行系统调查,普查到的857个种质资源分为淡水鱼、海水鱼、虾蟹、贝、藻,还有两栖爬行、棘皮及其他类等8大种类,隶属155个科,369个属,643个物种,包括原种558个,品种209个,引进种90个。“无论从种质资源数量、物种数量还是品种数量等方面,应该说都是世界第一。”刘新中说。

刘新中表示,这次普查还首次查清了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区域的分布和水产养殖主体的底数。普查显示,总体上我国沿海省份种质资源分布数量高于内陆省份,南方的省份高于北方省份,广东、浙江、广西、福建四省区种质资源数量均超过了300个,其中广东最多,达到了374个。全国共调查到92万家水产养殖主体,2万余家水产苗种生产主体。

曾宣布灭绝的畜禽品种找回来了

畜禽资源普查是此次全国普查的另一个重点。全国畜牧总站副站长左玲玲表示:“我们逐村逐户开展排查,给每个品种建立了‘户口本’和信息库,查清了有哪些、在哪里、有多少、怎么样。”

曾宣布灭绝的品种找回来了。山东烟台糠鸡,红色的羽毛,带有像草本植物子壳一样的飞花,因外观漂亮、肉质好曾被当地农户大量饲养,但20年前进入濒临灭绝状态。“通过这次普查,烟台糠鸡在原产地400公里外的济宁太白湖畔被重新找到。”左玲玲说。不仅仅是烟台糠鸡,此次普查共重新找回了10个曾宣布灭绝的品种,包括甘肃太平鸡、广东中山麻鸭、云南临沧长毛山羊等。

农业种质资源亮“家底”

左玲玲表示,通过大力实施抢救性收集保护,避免了濒危资源的灭失。经调查评估,我国现在畜禽地方品种濒危数量占比是10.1%,明显低于2016年的18%,也远低于全球21.4%的水平。61个濒危畜禽地方品种存栏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性增长。

“第三次普查也确认,第二次普查进入名录的510个地方畜禽品种,这次一个也没有减少。”左玲玲说,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共有畜禽遗传资源1018个,蜂品种资源39个,蚕品种资源307个,数量均居世界首位。另外,首次查清了青藏高原区域畜禽遗传资源的本底,填补了我国极高海拔地区的普查空白。

有了种质资源,如何做好保护利用?

“我们不断加大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的建设,初步构建了原位保护和易位保存相结合、活体保护与遗传材料保存相补充、国家保护与省级保护相衔接的保护利用体系。”刘莉华介绍,现代化的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新库已经建成运行,保存能力达到150万份,可以满足未来50年长期战略保存的需求;世界单体最大的国家畜禽种质资源库正加快建设,预计到2025年年底能够基本完成;世界一流的国家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已投入运行,保存能力达35万份。

刘旭表示,普查收集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将加快资源的鉴定和挖掘,强化资源改良和创制,推动资源的共享和利用,让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创新优势、产业优势。(本报记者 邱海峰)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1月09日 第 04 版)

责编:侯兴川、李萌

推荐阅读
  • 商务部将28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

  • 韩国警方对济州航空代表理事等人发布禁止出境令

  • 联合国:加沙沿岸大量流离失所家庭遭受恶劣天气侵袭

  • 以军称袭击黎巴嫩南部真主党武装目标

  • 韩国警方对务安国际机场进行扣押搜查

视觉推荐
  • 世界容量最大的超重力实验大楼在杭州交付使用

  • 呼和浩特千岛湖雾气弥漫 成群候鸟翩跹

  • 十二生肖冰雕亮相哈尔滨街头

  • 江西吉安:澄江大桥建设有序推进

  • 山西运城:大天鹅翱翔湿地公园

  • 山东烟台:全球最大货物滚装船投运

本文地址: http://ssjlkfyy.cn/post/1197.html

私人订制

文学娱乐

#
#

热门专题

自定义4
#